[寄语]汽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篇一一、我国汽车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拉开序幕。但那时还停留在“闭门造车”的落后状态。1985年,上海大众成立,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引用外资和技术、加快发展的大门。从1986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为汽车工业的发展铺路搭桥,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为汽车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八五、九五期间的迅猛发展,十五期间历史性的飞跃,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如今经过了“十一五”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延续了其辉煌的发展。
1、汽车工业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
我国汽车销量突破2000万辆,早已超越美国而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在“汽车大国”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企业的赚钱能力也水涨船高。整车行业在国 外是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一般而言,3%的利润率已相当不错。以2009年为例,全球各大车企能达到3%利润率的实属凤毛麟角,大众汽车的利润率更是不到 1%。可是,几大国产车企去年的利润率多保持在10%左右。去年,有分析机构预测,我国某国产车企将成为全球利润率最高的车企,超过以高利润率著称的法拉 利。
2、整体产品结构基本形成
在国家各种鼓励政策的调控下,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经不再是曲高和寡的奢侈品,正在逐步进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发现,我国汽车产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乘用车中轿车的增长速度保持稳定,维持在总产销比例的70%左右;SUV、MPV产销量虽然较小,但近几年也呈现加快增长的趋势,从原来的13%逐步上涨到15%;交叉性乘用车比例占到15%。商用车方面,客车出现较大增长,占据12%的比例,载货车则稍微下降,占10%。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工业整体产品结构已基本形成。
3、自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在增加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全面开放,全球各大汽车集团都已悉数进驻国内市场。同时民营资本能够合法进入汽车领域,不断升级的竞争推动了国内汽车企业的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国内汽车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量增多,这正是反映研发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另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步入正轨,许多企业已经推出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
20xx年11月,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诞生,并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企业发展不断加快,近几年企业为自主品牌的研发投入有目共睹,成果显著。奇瑞、长安、吉利、华晨、比亚迪、力帆等国内企业生产的自主品牌所占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4、汽车零部件体系初步建成
零部件产业发展速度较快,门类齐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2005年至2010年汽车产量平均增长率为26%,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33%。200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在全球排名第十位,到20xx年产值和出口值均一跃成为第四位。我国汽车零部件体系已初步建成。
二、我国汽车行业市场发展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1、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缺乏
我国汽车企业的专利申请一定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但仍无法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相比,综合竞争能力较弱。国外汽车企业所获得的专利一般为发明专利,而国内汽车企业发明专利仅占专利总量的2%左右,大多为实用新型专利,且涉及核心技术的科技进步极少。众所周知,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依赖于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方面的落后无疑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内汽车企业的发展。同时,自主知识产权意识的长期匮乏,使得国内汽车企业将产品投放国际商场时,屡次遭到国外知名汽车企业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的起诉,自主品牌受到挤压。
2、产品的节能减排技术亟待提高
汽车的排放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自“十一五”以来,我国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以提高汽车节能减排的能力,改善环境状况。包括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等政策,“燃油税”、“以旧换新”等措施。我国节能减排情况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然而,如今石油资源越发紧张、油价不断上涨、城市环境日益恶化,我国汽车企业产品的节能减排技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紧迫性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怎样设计生产新能源汽车,怎样才能使消费者接受新能源汽车,如果建设新能源产品的基础设施等等,都成为摆在本土汽车企业面前不得不解决的难题。
3、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
201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为553.22亿美元)增速减缓,仅比去年增长5.99%,远低于汽车整车出口25.18%的增幅,零部件出口增长疲态尽显。零部件行业缺乏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产业结构,缺乏按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组成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等原因,导致该行业的整零关系缺乏协调一致性。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一直都是国外企业占据高端产品市场,通过技术及成本优势逐步边缘化本土零部件企业。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约有17家跨国零部件企业以各种形式吞噬中国零部件市场,包括建立厂房、研发中心等。同时许多本土零部件企业目光不够长远,仅看重设备引进和更新,不掌握核心技术,使产品达不到高质量的要求,只能靠搞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4、缺乏汽车产业总体发展战略
与汽车行业迅速发展的情况相悖,我国汽车行业相关法律的发展进程却一直停滞不前。至今我国尚未颁布车辆管理的相关法律甚至管理条例,我国汽车行业法制化管理严重滞后。另外,对比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发现,中国的汽车产业总是在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或者总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追赶,却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总体战略规划,直接在快速发展中造成诸多问题。中国的汽车产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规划未来的发展,否则很有可能进入无序或失控的状态,无法与外国汽车企业进行竞争。
5、停车难和交通堵塞
我国许多大城市交通情况欠佳,在交通高峰期,车速较慢,与汽车本来具有的方便快捷大相径庭,如何使汽车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是行业与政府面临的又一大课题。伴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壮大,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汽车带给社会及人民生活的变化是极其深刻的。这场变革中政府为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汽车工业持续增长制定相应的政策市必要的。
三、汽车行业的相关标准与专利
(一)汽车行业的部分标准目录
(二)汽车行业的相关专利
1、名为一种换挡器总成检具的发明专利
该发明是由发明人王凯峰、王志强、张纬苏、李喜鹏、张 ……此处隐藏6056个字……育代表团在车辆及相关服务提供赞助与支持。北京奥运会之后,上海大众的飞速发展令国内和国际瞩目。
2.积极采用和推广先进的工艺设备。公司坚持运用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如先进的全自动化冲压生产线、目前国内仅有的两台 T全封闭快速成型多工位压机、大量采用的机械手,确保冲压件的制作精度;先进的激光焊接技术、大量的焊接机器人,大大提高了车身结构的钢性强度和表面的光洁度;双面镀锌钢板、先进的空腔注蜡工艺,结合先进的轿车涂装工艺和自动喷涂设备,保证车身多年防腐;精密的水珩磨工艺、自动化的生产线和装配线冷测试技术,保证了发动机的优良性能;模块化生产方式的总装线、先进的激光在线检测设备,确保轿车制造质量稳定可靠。上海大众始终密切关注和跟踪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动态,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保持车型、工艺技术和加工、检测设备的先进性以满足市场及用户的需要。
(二)对上海大众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用竞争理论对上海大众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可小视:
1.市场规模状况。随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促使居民对汽车的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为了应对居民的需求,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国内汽车行业,使得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与销售量均有所上升。上海大众自 1985 年建立以来,经过近四十年的滚动发展,已在国内汽车行业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2.竞争激烈,同类产品较多。随着消费市场的壮大,竞争也白热化。不仅有高档汽车宝马、奥迪、奔驰、英菲尼迪抢市场,也有比亚迪、奇瑞等中低档国产车抢市场,而同档类型的车竞争对手也众多,上海通用就是上海大众的最强劲对手。
3.国家政策影响。最近大热的话题无疑是国五标准的颁布,实施国五标准将使汽车厂商面临技术升级,调整核心技术,升级发动机燃油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的挑战。最直接的影响是发动机成本将增加,提高尾气排放技术也需要厂商投入大量研发成本,这无疑会增加整车的成本压力。
4.市场需求多样化。汽车产业的竞争力表现在性价比上,取决于汽车的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东南汽车总经理左自生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细分化趋势越来越强,且个性化、高端化趋势明显,国内汽车市场已经从早起的入门时代走到了升格的时代,第一批消费汽车的人,多数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们的消费会瞄准 B 级车或者豪华车,以及 SUV。
汽车行业调查报告 篇四通过对近百位经销商调研发现,经销商对微型电动车能够上路合法化的期望,同时消费群体存在年轻化的趋势。
作为微型电动车产销主力市场的山东省份,今年1-5月份产量达到12.2万,已经达到去年全年产量的6成。从20xx年起步至今,微型电动车经历了野蛮生长的初级阶段。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各大车企在不断加大投入扩张产能的同时,渠道网络布局也愈来愈受到重视。
经销商作为车企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对市场存在的问题有一定感知力,同时对消费者需求与产品质量有一定见解。因此,通过对全国100多位经销商的调研,针对目前品牌认知、经销环境、消费市场需求三个方面展开,为后续微型电动车的升级方向及发展趋势提供参考。调查发现,经销商对微型电动车能够上路合法化的期望,同时消费群体存在年轻化的趋势。另外,在品牌忠诚度、产品认可度上,调研也有有趣的发现。
消费者观察:市场涌现新需求
消费群体趋向年轻化
在参与调研的百位经销商中,有72%的经销商表示,如果政策允许上牌,消费者会去上牌,因为这样可合法上路,而也有28%的经销商认为消费者不会上牌,原因有两点:第一,上牌照较麻烦;第二,上牌后违法交通规则会被罚款。
细分来看,经销商期待的是微型电动车能够获得牌照,合法上路,同时,经销商认为大部分消费者也能同样能接受车辆上牌。
但是,在对微型电动车目前存在的优势方面,近六成经销商认为无需驾照是主要优势。一方面,经销商判断消费者愿意给车辆上牌照,另一方面,驾驶者又不愿意或无能力获得驾照。这体现了微型电动车目前的问题之一:驾驶者的资质和条件,与产品并不完全匹配。因此,一旦监管部门要求微型电动车驾驶者办理驾照,将会影响这一品类的销售。此外,在多选形式的调研问卷,涉及到多项因素,其中省钱(约占选项总票数的16%)、驾驶简单(约占选项总票数的13%)、方便小巧(约占选项总票数的12%)的特点也成为部分经销商认为的优势,而舒适安静的特点不能被经销商普遍认可。
品牌认知:经销商有一定忠诚度
调研发现,近四成的经销商只代理一个品牌,另有36%经销商代理两个品牌。不少厂家的销售高层在我们的访谈中表示,他们并不排斥经销商代理其他品牌,但同时代理的品牌应该与其品牌有互补关系,如果是替换关系,他们不能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经销商忠诚于一个或两个经销商。
经销商对所售微型电动车的总体评价半数以上是持认可态度的,其中在满分为10分的评价体系中,有55%的经销商对车型评分在8-9分,甚至有7%的经销商给所售车型打了满分,这说明目前电动车的整体性能还是令大部分经销商满意的。相对应的,也有4%的经销商对所售车型不太满意。
产品提升空间:续航里程有待提高
综合经销商对微车方面投出的所有票数,在调研问卷中提及的9个方面中(续航里程、产品质量、舒适性、智能性、产品配置、外观、操控性、速度、外观),经销商对产品不满的方面(也就是在经销商看来有较大提升空间的部分)主要集中在:续驶里程产品质量、舒适性、智能性,这四个方面获得的在所有9个选项投票中占比都超过10%。其中,在续航里程方面是大多数经销商认为有待提升的部分,而空间小这方面则被大部分人认同接受,在近百人的有效问卷中只有11个经销商认为微型电动车空间有待提高,因为毕竟小巧方便这也是微型电动车所具有的特点。
针对目前微型电动车市场的竞争烈度,抽样调研发现有超过半数的经销商认为目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其中有16%的经销商认为存在过度竞争,38%认为有一定竞争,仅6%的人认为无竞争。低成本的投入外加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使得微型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大。
目前通过在100个参与调研问卷的经销商中有6成以上的经销商表示期望厂家能够给予提车价格优惠。因为就目前看,经销商的整个成本中,订车成本占比是的。因此经销商期望通过降低订车成本来控制整个成本,以实现资金流通,提高回报率。此外,维修支持、销售培训、销售返点也是经销商期望得到的厂家支持。
在上述分析,以及车企、经销商的预判中,微型电动车上牌,驾驶者有牌照都是明确的方向。这也就意味着无需牌照作为推动消费者购车的因素将逐渐退出,消费者可能呈现出更为年轻化,受教育水平更高等特点,车企和经销商要为此做好准备。因此,作为影响潜在消费者的主要购车因素剩下价格及使用成本,就需要车企在产品技术上不断升级,生产出性价比更高的车型,以匹配后续消费者涌现的新需求,同时也要求经销商与车企联合推出更多的优惠活动,更多让利于消费者。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汽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新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