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育人”,从发展的角度讲,教师如何“育已”才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可以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教育创造,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树立起发展意识,才能将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使自己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对话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对话者。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由原来的单纯的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教师就应充分考虑“人本意识”,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在胆猜想,大胆怀疑,去探求科学的真知。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
由于过去的课程编制的特点,教师只能是消极、被动地忠实执行教科书的内容,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极小。而今,在新课程的引导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将沿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三、由课程成绩的评价者转换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过去的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其区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课程评价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位置。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
总之,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们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观念,加强反思,实现由现有教师向新型教师的转化。
(1).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
(2).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3).把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
之二,“享受型”的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1).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
(2).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
(3).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
之三,“发展型”的教师――创造的幸福
(1).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2).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
(3).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
10、教师崇高的精神人格
教师职业的崇高主要是一种精神人格的崇高。教师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进取的锐气等,都具有精神超越性。这是人性之美、力量之美,是教师职业生命的流淌,是教师内在精神的显现。它既反映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性,又体现了教师自我完善的崇高追求。
11、教师的神圣的职业使命
教师以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教育诗篇,以自己的忠诚和执著维系着绵长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绘着斑斓的成长手记,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铸造着坚强的未来人杰。……教师职业之美不在于教师什么都会、什么都行,而在于教师对自己所负担使命的意义的认识,进而激起的庄严之感和责任意识,并自觉地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创造性工作。
12、教师职业的平凡与伟大
教师职业的“平凡”会带给教师均衡、秩序、稳定而又平和、静谧、舒心的感受,激起教师对职业的亲近和怡和,沉浸在“完整的,单纯的,静穆的,欢喜的”光辉之中,于是,“他得到滋润,得到温暖,痛苦全消,觉得非常快乐”。
教师职业的“伟大”则带给教师肃穆、震撼、感奋、惊喜的感受,激起教师对职业的神往和进取,于是,他得到鞭策,得到发展,一切劳累都是为学生成长和自我提升而自找的,他非但不觉得辛苦反觉得甜蜜。
由职业所赋予的“平凡”与“伟大”的特质无疑对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谁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谁如果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这一伟大而崇高的事业,那么,谁就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人,成为热爱人、理解人、善于研究人的人,成为深刻地了解社会与教育相关的一切,并对人类社会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为使人类与社会变得更美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智慧、力量和生命的同时,使自己也变得更美好。”(叶澜)这种要求一旦转化为教师自身的信念,就会激励着教师不断锤炼自己的人格、升华自己的精神,于是,教师个体就成为教师职业美的一部分,教师本人也从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活动中获得了新生。
13、要树立教师职业的信念
教师职业信念是使教师摆脱纯粹物质功利的诱惑、教书匠的困惑、漂浮无根的惶惑,使平凡工作得以升华,变得更有意义的关键所在。其实,教师职业的内涵非常广阔,生存与生计当然是教师的第一需要,但仅是低层次的需要;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础,但却不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全部。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存与生计需要的满足为教师提供了职业生活必不可少的手段,使教师得以摆脱“半饥半饱”的寒酸窘境。但是,这一切只是教师更好地从事职业生活的手段。如果错把手段当成了目的,以为生存与生计就是教师职业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了。
教师还有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当教师超越了纯粹物质欲望的追求,而把自己所做的平凡工作与新的一代的成长、人类生命的延续联系在一起,与个人收获的快乐、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在一起,他就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一旦教师从职业中体验到了自由,他就把原本是陌生于人的外在的世界转换成了属我的生活的世界,他与职业之间就建立起活泼、丰富的联系,他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盈,激情在他胸中澎湃,诗意在他心底流淌,在不经意间,他成为校园优美环境的欣赏者、学生良好举止的赞赏者、教师职业神圣的吟诵者、课堂生命活力的激发者。
14、教师是特殊形式的艺术家
由于教 ……此处隐藏10722个字……通的自由更显其美。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62-163页)
19、教师职业的“品”和“悟”
“品”即辨识、体察、鉴别、评定。教师职业的“品”主要是品教育,若无“品”的介入,就可能使得教育中良莠不分、美丑难辨,导致教师职业行为的低品味及庸俗化。“悟”即觉醒、心解、了达、有得。教师职业活动的“悟”主要是悟教育,若少了“悟”的参与,就可能使教师停留于现象、终止于形式,于是,教师职业活动便缺了深度,少了力量。
教师正是在“品悟”中施展其才华,表现其智慧,进而创造职业之美的,教师自身也在“品悟”中提升自我。因而,品悟浑然成为教师创造职业美的路径。
会“品”的教师总是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品出教育的意蕴,从习以为常的过程中品出教育的道理。会“悟”的教师总能从凡人琐事中悟出人生哲学,从习焉不察中悟出生活真谛。于是,看似平平常常的教育就富有了更深的涵义。
教师职业活动因为有了“品”而咀嚼出一种韵味、一种芬芳、一种醇美、一种清香;因为有了“悟”而体验出一种理趣、一种意蕴、一种超然、一种向往,于是,教师就获得了悦志悦神的快乐。透过日常的教育活动,教师品悟课堂的本质、学生的特征、教育的内蕴、职业的要求,品悟生活的内涵、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人生的使命,从而使自己明白更多教育的道理,并成为职业美的新起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教师职业负载着育人的使命,因而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品悟”更多地关涉成长、发展、人生、宇宙等具有人文关怀的活动,更多地指向日常教育工作中的思考。(《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63-164页)
20、教师创造职业美的“尚方宝剑”
正是有了教师对整个社会与人生的关注,才会有教师宽广的视野和宽阔的胸襟,也才会有教师洒脱的生活态度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师职业的美,还取决于教师对人生睿智的品悟。教师在品悟浑然中获得人生智慧宝库的钥匙,获得漫长人生最具价值的睿智,于是,教师就有了创造职业美的“尚方宝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65页)
21、教师职业美的关键在于审美态度
如果教师把自己的职业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更美好的精神生活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他就能够伸展萎缩的躯壳、唤醒沉睡的灵魂而真正成为他自己。一旦教师能够以审美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同时又有敏锐的审美感受力来体验和领悟那些看似平常的活动,审美主体就真正出现了,也只有当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确立以后,才可能有审美的即主体自由的表现。这就是教师生命活力的激发。“用生命点燃生命”就是教师职业美的生成根源。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68页)
22、教师职业的审美愉悦包含着丰富的情感
教师职业的审美愉悦同样是包含着丰富情感在内的精神愉悦。尤其是教育本身便涉及了人类种种复杂的情感:有欢乐、有悲伤、有喜悦、有痛苦,正是这些复杂的情感构成了整个教育乃至人生。因而,教师不仅自身在体验着人类丰富情感的撞击,也有责任使学生感受人类丰富情感的魔力,这是教师职业活动的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只讲欢乐不讲悲伤;只讲安宁不讲恐惧;只给予学生廉价的笑声,而不让学生体会高贵的眼泪中所蕴涵的同情与善良之美;只为学生描绘一幅光明的图景使学生盲目的乐观,却不让学生接触那些丑恶与阴暗的角落而多一些防御与抵抗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怎能培养出适应与改造社会的新人呢?这样的教师有怎能算是合格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呢?(《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74页)
23、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
教师的职业生命为何而存在?教师的职业生命有什么价值?如果我们站在审美的角度去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当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体验着美、感受着美,为美所陶醉、为美所激动时,他就会领悟到教师职业生命的真谛。这是一种灵魂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生命的敞亮、存在的澄明。……正是在教师手中,一个新的富有思想和智慧的生命又一次诞生,这个世界便因此而增添了一份美丽。
教师职业的美会促使教师去品味这一职业对于自己的生命意义。“美是顶峰,你从顶峰上可以看到那些没有理解和感受到的东西的美,可以看到那些从来没有看到的喜悦和崇高精神的东西。美是照耀世界的明亮之光。借助这种光,你能看得见真相、真理和善良;在这种光照之下,你会体验到一种献身精神和毫不妥协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于是,教师的职业生命因此而变得更有意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75-176页)
24、在愉悦中领悟教师职业生命的创造
教师职业的美只发生在那种钟情于这一事业的教师身上,惟有他们才会从职业中体验到心醉神迷、物我同一的强烈感受,也惟有他们才会在这种心旷神怡的愉悦中领悟教师职业生命的创造。
愉悦可能来自许多渠道。其中,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鉴赏与观照有助于教师在广阔的审美世界里陶冶情怀、感悟人生,进而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坐标,以自己的创造为教师职业增添光彩。如对自然美的鉴赏而生发的愉悦。自然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它们或是时间上的流动,如旭日东升、星移斗转、风云变幻、四季更迭;或是空间上的展开,如参天柏树、浩瀚大海、险峻山峰、辽阔草原;或是世界的斑驳绚丽,如水草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黯,树木春英夏萌、秋毛冬骨;或是事物的品格象征,……或是音响的轰鸣流转,如淙淙的小溪、吟唱的黄鹂、滚滚的松涛、狂劲的风嘨……这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都会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在观赏自然美的过程中养心怡情。教师对自然美的鉴赏不仅对教师的职业生活意义重大,而且有助于教师个人情操的陶冶和生活品质的改善。教师会从自然美的鉴赏中体验情感的升华。教师一旦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就会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启迪,进而体验到一种植入心底的对自然深情的眷恋和对人生执著的追求。这正是自然美的鉴赏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76-177页)
25、通过净化而使教师的人性得到升华
教师在审美中所体味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感受会进一步激发教师对一种更加振奋人心的生活;更富于智慧的工作与更具有价值的人生的渴望,进而努力地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审美中的净化使教师灵魂中最细微的震颤得以显现,最隐秘的波动归于平静,最难于启齿的经历化为宝贵的人生财富。最迷惑不解的疑难顷刻变得明朗清澈。当教师能够以审美的态度观审自己的职业活动时,他就向这个世界敞开了自己;同时,他摆脱了各种欲望对他的束缚,抛弃了做什么视野的狭隘性和片面性,在与自己职业对话中完善自己,而他也从中获得了丰厚的礼遇,(《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85-186页)
26、教师是智慧的使者文明的化身
好的教师不是以僵硬的教条去限制学生,以教师的权威去压抑课堂,而是把课堂看成是师生有限生命的重要构成,课堂是知识的汇集、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师就是智慧的使者,是文明的化身。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93页)
(张万祥打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