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现有5个乡镇、6个街道、11个基层司法所。近几年来,我局围绕“宣传司法、热爱司法、建设司法、发展司法”的总体思路,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指导思想,从强化司法行政职能入手,通过一个个“亮点”、一次次“创新”,不断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努力提升司法行政系统的地位和形象。特别是去年创建“平安**”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及时抓住机遇,以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为抓手,下发了《关于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力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引起了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对司法所建设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区乡镇、街道司法所均已正式建制,核定政法专项编制22名,实有在职人员22人。各司法所现有办公用房平均50平方米以上,其中10个所分别设有独立的办公室、调解室和调处服务中心,办公设备、设施、装备等硬件配置进一步改善;各司法所在组织机构、运行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实现了新跨越;泰东镇、九龙镇司法所已顺利通过了市级规范化司法所的检查验收。彻底结束了各司法所建所之初,仅有1块牌子、1张桌子、1枚章子和1名工作人员的历史。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职能创特色,以“有为赢有位”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长期以来,我区基层司法所存在的体制不顺,职能不强,队伍弱小等薄弱环节,成为制约我区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这一状况,局党组决定从强化司法行政职能入手,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职能优势,以作为求发展,以发展求地位。
一是以乡镇规范化调解室建设为突破口,赢得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的信任。省厅邳州现场会后,局党组一班人一致认为,在全区乡镇建立规范化司法调解室,是强化司法行政职能的需要,也是打开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在确定泰东、九龙为试点乡镇后,我与分管局长王成寅、基层科长周广明反复跑乡镇找党政“一把手”协商,落实司法调解室的办公用房与资金。经过努力,从xx年2月我区第一家乡镇规范化司法调解室在泰东镇建立,到10月份所有乡镇全部建立,标志着我局在规范化司法调解室方面迈向了新的起点。司法部、省委政法委以及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先后视察了司法调解室,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市局为此召开全市司法调解室现场会总结推广“**经验”。有了这次成功经验,xx-xx年,我们先后把建设乡镇司法调解室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分别向街道和村(居)延伸。目前,我区已建成规范化调解室107家,建成率92.2%。调解室建成后,在维护社会稳定、调处矛盾纠纷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先后调处了120多起重大疑难纠纷,调处成功率98%以上,减少了大量信访、集访事件,有力地配合了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时也为下一步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打开了局面。
二是以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为契机,大力推动司法所的基础建设。xx年是我区“创建‘平安**’、建设最安全地区”的关键一年。司法局作为重要组成部门之一,承担着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的重任。为此,局党组明确提出要两条腿走路:第一条是要在“大调解”上创出一些特色;第二条是通过“大调解”不断提高司法行政的基层基础建设。随着创建工作的逐渐深入,我局先后推出了民主恳谈会、治安民调联合调解室、百场法制宣讲等一批创新举措,成为全区“创安”活动中的“亮点”,为推进司法所建设打下了基础。同时,我局积极争取两办转发了《关于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软、硬件标准,要求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在政策、人员、经费、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去年7月区编委正式批复:同意我区6个街道办事处建立司法所,明确为区司法局派出机构,级别为股级,政法专项编制各2名(合计12名),6个街道司法所中有5个所解决了独立的办公用房,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全区5个乡镇司法所的办公用房也普遍由原来的1间增加到2-3间,设有规范化的调解室和调处服务中心,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148”电话等基本的办公用品,有4个司法所添置了电脑、传真机、文件柜、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二、强化管理求发展,不断提高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统直接面向基层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我局最容易出“亮点”、出成果、出经验的部门。多年来,我们在基层司法所实行双重管理的体制下,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加大垂直管理的力度,把加强对司法所的监督和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推出了一系列强化管理的新举措、新方法。
一是加大对司法所的考核力度。从xx年开始,我局对司法所实行千分考核制。经过两年运转,我们认为千分制考核项目比较烦琐,操作性不强。xx年,在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胜建同志的提议下,我局开始推行百分制达标考核,将司法行政业务工作中需要加大力度推进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xx年,我局结合“创安”和“大调解”建设,对考核细则再次进行了修改,把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中不容易做到的和薄弱的环节纳入考核内容,如将司法所软硬件建设、调解室建设、调处服务中心建设、信息调研等列为考核重点。同时,将考核得分情况进行通报,与奖金福利挂钩,奖惩兑现。通过推行百分制考核,各司法所主观能动性和工作责任心显著增强。以信息调研为例,xx年,11个司法所全年仅报送信息12篇,无调研文章;xx年为信息119篇、调研4篇;xx年为信息133篇、调研12篇。
二是坚持司法所例会制度。为了加强对司法所日常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我局从xx年开始推行乡镇司法所长季度例会和街道司法助理员月度例会制度。通过召开司法所例会,较好的实现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局领导通过参加例会,能全面了解和掌控基层司法所的工作情况,迅速处理基层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及时发现一些司法所好的经验和做法,经过总结推广,又促进了司法行政系统整体上水平、上台阶。如泰东镇的调解室建设,九龙镇的跨地区联片调解组织,东郊乡的造船行业调委会建设,以及城中街道、城东街道的民主恳谈会制度等,都成为我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亮点。
三是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首先,指导司法所完善各项制度。xx年,各司法所根据“创安”工作要求和局党组统一部署,全部建立了统一规范的20类台帐资料,普遍制定了例会、业务培训和学习、勤政廉政、服务承诺、纠纷调处等制度,并公布上墙,接受监督,保障了司法所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其次,建立内部管理监督机制。为全面掌握基层情况,我和分管局长及基层科的同志每年都要几十次深入基层抓指导、抓督办。针对街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这一薄弱环节,我局从去年开始推行局机关和街道司法所联系点制度,即局机关6个部门科室分别与6个街道司法所定点挂钩,定期不定期进行对接,以加强对司法所的指导、考核、检查、评比和奖惩。再次,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我局从社会有关部门聘请了8名行风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请他们对各基层司法所明察暗访,听取他们对司法所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促进了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
三、强化作风树形象,努力增强基层司法干警队伍 ……此处隐藏12505个字……税收执法与廉政建设的有机结合。通过风险排查梳理出来的廉政风险让干部、职工对号入座,使大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潜在的廉政风险,广大国税干部能自觉把内控预防的要求与税收工作实际相结合,在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坚持规范、公平、公正、廉洁执法。三是在工作上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广大国税干部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工作效能、服务效率显著提高,今年元至10月,我局国税系统纳税服务工作基本实现了零投诉,纳税人对国税机关的行政效能、行业作风反应普遍良好,纳税人满意度持续提高。今年7月份在全市纠风办开展的短信测评中社会各界对国税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5%。四是在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上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通过内控机制,可以实现对税收执法权、行政管理权的每一个事项的工作程序、业务流程、考核评价、监控制约环节的严格规范,促使干部职工自觉地按制度办事,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税收执法责任制得以全面落实,国税干部岗位执法自控能力明显提高,依法治税和依法行政能力大大提升,税源管理、纳税申报、税务稽查、税收征管等业务工作更趋规范。有效保障了全系统税收执法考核持续“零过错”。五是在监督方式上实现了由事后监督向超前预防转变。通过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监督资源,将纪检监察工作渗透到税务部门日常管理和税收工作全过程,真正落实“一岗两责”,较好解决了廉政建设与税收业务“两张皮”的问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近年来,我局坚持管理创新带动组织税收收入、优化纳税服务、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汉中国税事业发展,国税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xxx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基层11个县(区)局实现了“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满堂红;连续6年在全市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政风行风联评”中获得第一名;连续9年被xxx委、市政府评为先进系统。
四、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内控机制建设的设想
推行内控机制建设是对国税机关内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一次工作创新。尽管我们在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一是总结经验,规范推广。我局将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完善模式的基础上,在全市国税系统全面实施。二是技术支撑,信息防控。在综合运用现有防控手段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技防控深度和广度,实现由制度管人、管事向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管理的发展和延伸,提高廉政风险防范水平。三是常态防范,动态监控。结合国税工作职能转变和预防腐败工作的新
要求,针对高风险事项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做到关口前移、强化预防,保持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对重大政策执行、重点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完善廉政风险动态监控机制,形成各部门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制度防控的内生机制,推进源头治腐工作向纵深发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廉政风险防范是一项前瞻性、探索性、长期性的工作,利在当前,功在长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扬起廉洁从税的风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大力探索,努力创新,奋力开拓,把我市国税收工作扎实推向前进,努力打造效能国税、法治国税、阳光国税、廉洁国税、服务型国税品牌。
第五篇:某村创建文明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某村创建文明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盛开在飞凤山下的文明花—××村创建文明村推进新农村建设
××村民委员会位于飞凤山下、漾濞江畔。村委会下辖七个村民小组,504户177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314亩,人均占地0.174亩。村民与机关单位、城镇居民混合居住,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上街村在加快经济
建设步伐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于1999年、2014年连续两次被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是一个盛开着“文明之花”的新型村民委员会。
调结构,建支柱,经济建设成效显著。随着漾濞县城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上街村农民群众土地逐渐减少。立足实际,上街村提出了“稳粮调结构、兴商办企业”的发展思路,农村经济和个体工商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村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普及,粮食生产逐步迈上了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之路。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群众在无公害、绿色、适销对路上作文章,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鼓起了农民钱袋子。积极筹建了牲畜交易市场,畜产品市场流通进一步活跃。
兴商办企业,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在1998年成功建成农民街的基础上,2014年启动了私营经济一条街的建设。目前,农民街、私营经济一条街共有160户商宅住户,涌现出核桃加工大户20余户,为社会提供了上百人的劳动就业岗位。“有铺子开商店,有闲房开旅店,无铺子摆摊子,有技术开车子,会经营赶街子”是上街村群众形成的普遍共识。近年来,该村个体工商户已达398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新大宾馆、芝兰宾馆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县个体私营经济组织中的纳税大户。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在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的基础上,上街村认真开展好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好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普及教育进村入户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争星比先进,争做文明村民,开展面达95以上。扎实抓好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红白理事会是上街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的一大亮点。自1990年10月上街村委会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共为全村和县城内干部职工承办红白事1000多件。这些事办得隆重而简朴,使封建迷信活动得到了有效控制,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街道宽敞、村容整洁,是上街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感受最明显的变化。为改变上街村街道脏乱差的现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村两委班子多方筹集资金,2014年到2014年先后两次自筹资金共122万元,对村内巷道进行水泥路面硬化,对排水沟渠实施了三面光改造,并配合好城建等部门完善了县城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如今,整个县城区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走上了宽广平整干净的水泥硬化路面。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推动了全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自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村内无适龄儿童失学,无青壮年文盲。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5‰以内,综合节育率达90%以上,几年来无计划外生育。群众的生育观念得到根本转变,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去年,82户农户积极申报成为农村独生子女户,各项农村计划生育奖、优、免、补优惠政策得到及时兑现。
更多范文:社区大调解经验材料
xx乡司法所简报材料——《封堵排水口为哪般耐心细致化解积怨xx乡大调解机制化解村民自办工厂排水冲突》
推进双结对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经验材料
县司法局司法所建设经验材料
狠抓四项工作目标,完善“大调解”基础建设(司法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