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初二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提纲(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初二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篇一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2)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9月
(2)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签订。
(3)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知识联想: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6课 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代表人: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3)时间:他们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如:1861年,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3)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海军,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3、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①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③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7课 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
(2)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时间:1895年春
(4)意义: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5)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2、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至9月,前后103天,“百日维新”。
(2)内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④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4)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5)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杀了谭嗣同等人,戊戌变法失败。
第8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2)成立中国同盟会。
①时间:1905年8月。②地点:日本东京。③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④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⑤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⑥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⑦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机关刊物:《民报》
⑧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
(2)过程: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湖北独立。
3、中华民国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地点:南京。
(3)人物: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辛亥革命的意义: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华民国;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前期背景: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欢迎,而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倒行逆施,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后期背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2)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3)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4)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5)代表人物: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胡适, 鲁迅,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扬马克思主义,这年年底,在北 ……此处隐藏1971个字……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密切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⑦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重工业基地
2、列举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形式
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公私合营
3、列举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 、厦门
4、列举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
(1)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5、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三件大事。(1)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列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6、列举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3)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行员是杨利伟。
(4) 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7、列举被列入“863计划” 的高科技领域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高技术
8、列举我国竞技体育成就
(1)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
(2)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运动员是许海峰;
(3)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
(4)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
三、问答题
1、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左”倾错误泛滥, 造成的主要失误是什么?其主要标志?失误的原因有哪些?
(1)原因:①对国情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时间:1978年底
内容:①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我国对外开放的措施有哪些?
(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2)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3)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4)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5)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一国两制”的构想是谁提出来的?其含义、意义是什么?我国政府运用“一国两制”进行了哪些成功的实践?
①人物:邓小平
②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③意义: “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④成功实践:香港和澳门回归
5、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①香港:1997年7月1日,
②澳门:1999年12月20日
③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6、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支海军的名称是什么?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着哪场战争的考验?导弹部队建立的时间和承担的任务是什么?
答:①我国建立了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②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③1966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7、新中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和平共处提出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
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A、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我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B、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的外交政策。
③时间: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⑤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8、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和“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意义?
①时间:1955年
②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③性质: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④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
⑤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的意义: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9、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的原因、时间、地点、主题、成果和意义是什么?
①原因: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时间:2001年10月21日 ③地点:上海
④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⑤成果: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
⑥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初二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提纲(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